陽邏線自從開通運營后,被一些網友戲稱為“運凳子線路”,意思是指陽邏線的客流量太少。那陽邏線人少到底是什么原因?和新榮站不換乘有無關系?今天我們不妨來分析看看,各位也可以發(fā)表自己的看法。
前段時間武漢新增3條地鐵,有網友根據相關信息制作出了武漢各條地鐵的分線客流量對比圖,圖上不難發(fā)現16號線、陽邏線(21號線)、11號線占據客流量倒數前三,被市民調侃為運凳子線路。
對于16號線運凳子,大家并沒有什么好解釋的,本來漢南人少,剛開通客流量低很正常。11號線也比以前人多了一些,客流量從一開始倒數第一變成倒數第三,進步不少;尷尬的是21號線,這么多年了客流量都不太行。
為此,有人說陽邏線客流差的原因是新榮站不和1號線換乘,如果換乘開通,加上延長線的建設,日均客流量肯定突破10萬,那么,陽邏線客流低真的是因為不換乘的原因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!
其實一條地鐵線路運凳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沿線沒人,這種情況16號線有,11號線有,陽邏線也有。雖然武湖和陽邏有不少人,但是大家發(fā)現沒有,陽邏線完全繞開了人多的地方。
我們先看武湖這邊,陽邏線到了武湖境內不走武湖正街,繞了一個圈去了高車,然后再繞回漢施公路設了一個武湖站,但這個武湖站隔著武漢正街人多的地方有點遠,而高車也離武湖正街有點遠,使得武漢正街的人,很少繞彎去坐地鐵,而是直接坐公交車去市區(qū)。
高車以北的一些小區(qū)是后來做的,這兩年才開始交房,目前入住率還沒起來,自然沒啥人坐地鐵。
從武湖到陽邏中間是一大批農村,長江新區(qū)沒下來之前這里不是農田保護區(qū),就是生態(tài)保護區(qū),別想動,都給放著!沒有布局產業(yè),也不建房子,肯定不會有人過來,自然也沒什么人。而更要命的是到了陽邏,坐地鐵的人也不多。
陽邏這邊產業(yè)不少,人也不少,按理來說應該會有不少人的,但尷尬的是,陽邏線并未經過人多的陽邏老街,且陽邏老街那邊坐車去地鐵站不太方便,對于老街的人來說,轉車去坐地鐵,還不如坐公交車方便劃算!
陽邏線由于超前規(guī)劃,本質上已經放棄了人多的武湖正街和陽邏老街,而這些地方的人要么坐公交車,要么開車走江北路,完全沒有選地鐵的必要,再加上陽邏線并不快,在新榮換乘會會增加費用等種種次要因素,使得坐它的人就更少了。
所以,本質原因還是沿線沒人,就算換乘和延長線都開通了,對客流有一定的提升作用,但也提升不了太多。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沿線多布局產業(yè)和開發(fā)房地產,像11號線那樣,慢慢培養(yǎng)客流量。
目前來看,陽邏線當初的超前規(guī)劃雖然沒有11號線效果來得快,但是也不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。
先說陽邏這邊,由于陽邏已經成為了長江新區(qū)另外一個副城中心,雖然長江新區(qū)還沒批,但目前諶家集沒啥產業(yè),武湖按兵不動,只有陽邏發(fā)展得熱火朝天,那么只要在陽邏附近鋪設產業(yè),接著長江新區(qū)的牌子,一定可以吸引一部分的人。
另外,由于武湖目前沒啥進展,陽邏又升級成了中心,陽邏完全可以以目前自身的優(yōu)勢吸引一批想在武湖安家但又猶豫不決的人,憑借著產業(yè)和低房價,先入為主,搶占一波長江新區(qū)的人類紅利。
而且陽邏畢竟是省級開發(fā)區(qū),且已經開發(fā)30年,產業(yè)在那里,能吸引了萬達過來,又是搞商場又是搞文旅城,再借助新港線,一波操作下來,陽邏這幾年真的是每天一個樣。等產業(yè)有了,入住提起來了,地鐵客流不就提起來了么。
而武湖這邊,最大的問題,就是長江新區(qū)不開放,武湖城建面積不會起來,現在高車以北確實有不少房子交房開始入住了,但是人不多,必須等武湖大開發(fā)了,這里聚集了更多的人和產業(yè)才能快速武湖這段的客流。
然后最重要的是武湖人平時去陽邏的不太多,除非是工作,所以必須由長江新區(qū)的整體規(guī)劃,調動兩地的雙向交流,這樣才能促進客流量提升。
因此,沿線開發(fā),才是提升客流量的關鍵。
目前3條運凳子線路中,11號線是未來最快擺脫運凳子線稱號的一條線路,因為沿線產業(yè)聚集,且房地產開發(fā)多,后期人肯定客流量會多起來。
而16號線,其實就是車谷的11號線,小軍山那塊也在拼命地布局產業(yè)和建房子,漢南也吸引了一些不少鄂西北的人,隨著車谷產業(yè)不斷轉型升級,以后沿線的人也多起來,走的是11號線的套路。
這么看來,陽邏線其實就是長江新區(qū)的21號線,只要長江新區(qū)大開發(fā)了,那么21號線的客流量將不成問題。所以換乘不便不是人少的理由,沿線沒有開發(fā)才是。
來源:行在武漢覓城事
關于我們 丨 聯(lián)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站地圖
Copyright © 2018 武漢門戶網 www.jwzcgl.com鄂ICP備16007396號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