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是除夕了,大家知道除夕有什么習(xí)俗和傳統(tǒng)嗎?你家會守歲嗎?現(xiàn)在和小編趕緊來看看這些和除夕相關(guān)的習(xí)俗和傳統(tǒng),看看你家中了幾個?
除夕,俗稱“年三十兒”?!俺保孕乱着f曰除,即交替之意;“夕”,本義是“日暮”,引申為“夜晚”?!俺Α奔春信f歲到此夕而除,明日即另換新歲之意。
除夕與春節(jié)首尾相連,是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”的重要時刻,自古傳承著祭祀神祖、“守歲”、“壓歲”、吃年夜飯、包餃子等習(xí)俗。
守歲,俗稱“熬年”,是中國人的不眠夜。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,有珍惜歲月之意。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,有努力奮進之意。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,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的留戀之情,也有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向往。
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。年夜飯也叫“團圓飯”、“合家歡”,中國人全年吃得最長的一頓飯。一家人歡歡喜喜、團團圓圓圍坐一桌,品嘗美酒佳肴,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(jié)日的喜慶。
“守歲”,就是指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,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(xí)俗,也叫“除夕守歲”,俗名“熬年”。探究這個習(xí)俗的來歷,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:
太古時期,有一種兇猛的怪獸,散居在深山密林中,人們管它們叫“夕”。它的形貌猙獰,生性兇殘,專食飛禽走獸、鱗介蟲豸,一天換一種口味,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,讓人談“夕”色變。后來,人們慢慢掌握了“夕”的活動規(guī)律,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,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,等到雞鳴破曉,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。
算準(zhǔn)了“夕”肆虐的日期,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年最后的一夜視為關(guān)口來煞,稱作“年關(guān)”,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(guān)的辦法:每到這一天晚上,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,熄火凈灶,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,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,躲在屋里吃“年夜飯”,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,所以置辦得很豐盛,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,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,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,平安地度過這一夜,吃過晚飯后,誰都不敢睡覺,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。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“守歲”的習(xí)慣。
“守歲”習(xí)俗興起于南北朝,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“守歲”的詩文。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?!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,通宵守夜,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(qū)走,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這種風(fēng)俗被人們流傳至今。
年夜飯
吃年夜飯,是春節(jié)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。大年夜.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,闔家團聚,圍坐桌旁,共吃團圓飯。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,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,一家大小共敘天倫,這是何等的幸福。
年夜飯南北各地不同,有餃子、餛飩、長面、元宵等,而且各有講究。北方人過年習(xí)慣吃餃子,是取新舊交替"更歲交子"的意思。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,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"新年大發(fā)財,元寶滾進來"之意。有的包餃子時,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,說是誰先吃著了,就能多掙錢。
貼春聯(lián)
春聯(lián)以工整、對偶、簡潔、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,抒發(fā)美好愿望,是我國特有的文學(xué)形式。每逢春節(jié),無論城市還是農(nóng)村,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(lián)貼于門上,為節(jié)日增加喜慶氣氛。
春聯(lián)的種類比較多,依其使用場所,可分為門心、框?qū)?、橫披、春條、斗方等?!伴T心”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;“框?qū)Α辟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;“橫披”貼于門媚的橫木上;“春條”根據(jù)不同的內(nèi)容,貼于相應(yīng)的地方;“斗斤”也叫“門葉”,為正方菱形,多貼在家俱、影壁中。
貼窗花
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——窗花。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(jié)日氣氛,也集裝飾性、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將節(jié)日裝點得紅火富麗。
內(nèi)容有各種動、植物等掌故,如喜鵲登梅、燕穿桃柳、孔雀戲牡丹、獅子滾繡球、三羊(陽)開泰、二龍戲珠、鹿鶴桐椿(六合同春)、五蝠(福)捧壽、犀牛望月、蓮(連)年有魚(馀)、鴛鴦戲水、劉海戲金蟬、和合二仙等等。而農(nóng)歷猴年,也少不了以“美猴王”為元素的剪紙。
貼福字貼年畫
在貼春聯(lián)的同時,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、墻壁上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“?!弊??!案!弊种父狻⒏_\,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對美好未來的祝愿。為了更充分地體現(xiàn)這種向往和祝愿,有的人干脆將“?!弊值惯^來貼,表示“幸福已到”“福氣已到”。
春節(jié)掛貼年畫在城鄉(xiāng)也很普遍,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。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(shù),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(fēng)俗和信仰,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。
壓歲錢
在古代過年的“錢年俗”中,“壓歲錢”是最重要的一種。壓歲錢又寫作“押歲錢”,還有“拜錢”、“歲錢”、“新年歲”、“分歲錢”、“守歲錢”等多種叫法。古人是這樣定義的:在過年時“贈小兒錢,曰壓歲錢”。
這種概念的“壓歲錢”,也是最為流行的說法。壓歲錢的產(chǎn)生與古人對錢幣功能的崇拜有直接關(guān)系,古人認(rèn)為,凡錢都有“厭勝”功能,能辟邪趨吉,保健康平安,壓歲錢的民俗學(xué)功能,最初就是“厭勝”。
清代富察敦崇在《燕京歲時記》“壓歲錢”中條稱:“以彩繩穿錢,編作龍形,置于床腳,謂之‘壓歲錢’。”這個說法,反映的就是“壓歲錢”的本義。在同一詞條中,富察敦崇又稱,“尊長之賜小兒者,亦謂之‘壓歲錢’。”
如何給小孩子壓歲錢?通行的是小孩給長輩磕頭拜年后,長輩就會遞過準(zhǔn)備好的壓歲錢。其實,清代最講究的是將錢用紅線串起來,放在孩子睡覺的房間。據(jù)清蔡云《吳歈百詠》記載,當(dāng)年的杭州“除夜將睡,以錢置小兒女枕邊,名‘壓歲錢’?!?/p>
古人的壓歲錢一般給多少?肯定不是現(xiàn)在的“多多益善”,但也非“意思一下”就行。壓歲錢包含著長輩對孩子的祈望,所以準(zhǔn)備壓歲錢時都要討個吉利,多“以百為數(shù)”,即壓歲錢一般一百文,既不多給也不少給,取“長命百歲”之意,故民間又稱壓歲錢為“百歲錢”。
“百歲錢”風(fēng)俗在民國時仍很流行,民國二十六年《衢縣志》記載:過年時,“尊長選大錢數(shù)十枚分賜孫子,曰‘壓歲’。多至百文為度,亦曰‘百歲錢’。置之臥所,是為‘壓歲’?!崩霞以谡憬B興的周作人,在其《兒童雜事詩》中便曾回憶了小時候在故鄉(xiāng)得壓歲錢的情形:“昨夜新收壓歲錢,板方一百壓枕邊?!?/p>
燃爆竹 掛燈籠
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,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,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。爆竹是中國特產(chǎn),亦稱“爆仗”。其起源很早,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放爆竹可以創(chuàng)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,是節(jié)日的一種娛樂活動,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。
中國的燈籠又統(tǒng)稱為燈彩。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,每年的除夕節(jié)前后,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,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。除夕之夜守歲,門口掛著紅燈籠,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,點著蠟燭或油燈,一家人圍桌而談。
祭祖
因各地禮俗的不同,祭祖形式也各異,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,有的到宗祠拜祖,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,陳列供品,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。漢人祭祖,多半做魚肉碗菜,盛以高碗,頗有鐘鳴鼎食之意。
我國部分地區(qū)有一種除夕上墳的風(fēng)俗,稱為送年食。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,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,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,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,從而寄托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。
關(guān)于我們 丨 聯(lián)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(wǎng)站地圖
Copyright © 2018 武漢門戶網(wǎng) www.jwzcgl.com鄂ICP備16007396號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