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壯族,農歷三月三是傳統(tǒng)歌節(jié),這一天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會放假4天。其實在很多民族三月三都是節(jié)日,但是放假的只有壯族。來看看2021年壯族三月三的放假安排,以及各民族在這一天的傳統(tǒng)習俗有哪些。
三月三廣西會放假,但是武漢不會放假。
根據《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少數民族習慣節(jié)日放假辦法》(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令第98號),經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同意,現將2021年“壯族三月三”放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1、4月14日(農歷三月初三,星期三)、4月15日(農歷三月初四,星期四)放假,4月16日(星期五)調休,即4月16日(星期五)休息,4月18日(星期日)上班。
2、“壯族三月三”假期期間,各地各部門要按要求做好常態(tài)化疫情防控工作,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、保衛(wèi)等工作,遇有重大突發(fā)性事件,要按規(guī)定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,確保人民群眾度過平安祥和的節(jié)日。
1.漢族
漢族過三月三,除了祭祀之外,后期陸續(xù)發(fā)展為河畔嬉戲、男女相會、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。同時這個節(jié)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,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(jié),女兒節(jié)。
2.黎族
每年的“三月三”,正當山花爛漫、紅棉爭艷、檳榔飄香的時候,黎族男女便會穿上盛裝,帶著山蘭米酒、竹筒飯和粽子,從四面八方來到集會點祭祀始祖。
3.苗族
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節(jié),這一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,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。小伙子們也等著這一天,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,和她們對歌,載歌載舞、談情說愛。
4.壯族
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是趕歌圩,搭歌棚,舉辦歌會,青年男女們對歌、碰蛋、拋繡球。相傳三月三這一天還是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(jié)日,故又稱歌仙節(jié)。
5.瑤族
也稱“干巴節(jié)”,干巴節(jié)是瑤族集體漁獵的節(jié)日,這天天剛亮,瑤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、火槍,帶上粑粑于破曉時踏上捕魚打獵征途,留下的婦女便在家殺雞、宰鴨,做糯米飯,備辦豐盛的節(jié)日食物。
1、薺菜煮雞蛋
農歷三月三,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。薺菜又稱地菜、田兒菜等,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、營養(yǎng)豐富的野菜。《詩經》就有“其甘如薺”的吟詠;辛棄疾也有“城中桃李愁風雨,春在溪頭薺菜花”的詩句。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(tǒng)習俗。
2、艾葉糍粑
農歷三月三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(jié),艾葉糍粑也成了“三月三”必吃的美食。
3、烏米飯
畬族,家家都做烏米飯,全家共餐,饋贈親友,歡度“烏飯節(jié)”。傳說,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,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,于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,連戰(zhàn)連捷。畬民為紀念此事,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,集會對歌。
4、五色糯米飯
每年農歷三月初三,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。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,把它看作吉祥如意、五谷豐登的象征。
5、春 餅
三月初三,上巳日也有一種食俗,就是吃“春餅”,把面趕成薄薄的餅,把雞蛋煮熟剝去皮,搗碎,有的人家還加進去蒜泥,把薄餅卷起來吃,有的地方暖得早,已經有了小蔥,用春餅卷小蔥吃。
6、蒿子粑
三月三吃蒿子粑,與傳統(tǒng)習俗有關。三月初三古稱“上巳節(jié)”,民間又稱為“鬼節(jié)”。
傳說這一天,人的魂魄容易被東游西蕩的鬼迷惑,樸實憨厚的鄉(xiāng)民們認為,必須吃這種帶有野味的蒿子粑,才能把人的魂兒“粑”(粘)住,不為邪惡所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