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中午,位于武昌臨江大橋的一座百年鐘樓再起響起了鐘聲,由于年久失修,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鐘樓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發(fā)出過聲音,現在鐘樓每天都會響起兩次,為周邊的居民準點報時。這座鐘樓除了報時之外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它的外觀是非常好看。
12月22日中午12時,武昌區(qū)臨江大道上原武昌第一紗廠辦公樓舊址鐘樓上,大鐘準時發(fā)出12響,并語音播報北京時間。這座鐘樓位于武昌藍灣俊園小區(qū)里,屬于原武昌第一紗廠辦公樓舊址的一部分,這個紗廠的規(guī)模是當時華中地區(qū)最大的紡織廠,這座大樓見證了武漢近代民族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,是武漢乃至湖北紡織工業(yè)的縮影。不過1999年紗廠倒閉以后廠區(qū)被改建為小區(qū),但是這座辦公大樓和大鐘得以保留。
據悉這座鐘樓建于1915年,三層磚混結構,建筑面積約三千平方米,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,作為早期的工業(yè)建筑,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,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這座大鐘最開始是一個機械鐘,表盤直徑近2米,塔鐘的主體是鑄鐵的,中間有一組銅制齒輪,有大有小,組合共7個。通過萬向桿的轉動,改變齒輪方向,帶動表盤上的時針和分針走動。不過在十多年前機械鐘因為損壞無法修復,所以有關單位就在鐘樓內放置了一塊電子鐘,后面電子鐘也壞了就一直沒有再響起過。一直到今年的12月19日,大鐘調試完畢,20日正式恢復運行。
修整調試以后的鐘樓每天中午12時和傍晚6時都會準點報時,鐘聲在空氣中回蕩,與武漢江漢路步行街旁的江漢關鐘樓遙相呼應。不少周邊的居民覺得不過癮,希望有關單位增加報時次數,不知道后期是否會有所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