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人工作后都是朝九晚六的,有的公司早上八點半之前就要到公司,特別是互聯網公司,加班成為一種常態(tài),要是有幾個人不在公司加班的就是格格不入,這可是真是的職場,新人們你要隨俗嗎?
加班,可沒人教你加班,加班費是沒有滴,但是不少90后給出了3個最好不加班的理由,小編就得非常棒,分享給大家!
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組對話,大致意思是一個實習生休息天沒有及時回復信息,被頂頭上司批評,然后憤然懟回去,很多人都為這個實習生叫好。
一般來說,公司有急事需要加班,誰都能理解。但無法理解的是這種強制性、理所當然的要求,拿著8小時的工資干著24小時的活兒,而且一旦提出質疑,就拿“全公司都在等你”“耽誤了公司業(yè)務”這類的大帽子壓人.
殊不知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吃這一套了。
現代生活節(jié)奏快,壓力大,雖然說的上班8小時,但其實加上通勤、午休和各類雜事,一天花在上班的時間絕對超過了12個小時,這也是為什么現代職場人,下班時間不愿意回微信的原因。畢竟誰想自己的生活全被工作填滿呢?
有什么天大的事情不能等到明天上班的時間說呢?如果真的那么急,上班的時間為什么不提前說呢?
給了8小時工資,就只買了人家8小時時間,如果要加班,得提前問問人家同不同意。職場上,雇主和員工從來都是平等的,別畫大餅充饑,90后以后的職場人真的不喝這碗雞湯了。
小A從來不加班。早九晚6,踩點準準的,堪比一個打卡器。后來老板找她談話,意思是要和大家一起加班,增加團隊凝聚力,她每天這樣早早走,對團隊發(fā)展不好。
小A一句話就把上司懟回去了:我工作系效率高,為什么要加班?
所以加班到底在加什么?如果在上班時間內就把工作做完了,那加班的時間要做什么?
今日頭條創(chuàng)始人張一鳴曾經說自己在打工的時候,經常工作超過12個小時。他說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從來“不設邊界”,即使不是他的工作內容,他也會積極參與討論,讓自己獲得成長;另外他會幫同事的忙,只要他知道他會.
他都會積極幫助別人解決問題,這樣一來他也能把所學重溫一遍。
如果是這樣的加班,相信只要希望能在職場上有成長的人,都不會拒絕。但現實情況是,加班只是在等待耗時間。
有一個新媒體小姑娘和我吐槽自己的工作內容:等待和確認。
明明大家都是9點上班,但她每天正式開始工作是大家下班后,編輯寫完稿子了,才輪到她排版。排完版之后,發(fā)給主編預覽,主編回復很佛系,經常隔兩個小時才會回復。
于是她經常加班,經常凌晨才回家,經常熬夜,經常心情不好。
這樣的加班有意義嗎?明明是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任務,卻把上班時間無限期拉長,把完成工作的時間交給別人,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,這是工作方法問題。
而恰恰大多數人加班的原因,就是工作效率不高;或者溝通能力欠缺,互相扯皮,導致一個小時能搞定的任務,半天都沒有解決辦法。
職場辦公室政治,大多數人繞不過去。一位跨國公司亞太區(qū)前輩曾經和我這么感慨過職場上的人際關系:記住一條,你是來工作的,不是來演戲的。
近幾年,宮斗戲越來越火,而且特別喜歡把后宮生存哲學應用到職場上,仿佛每天上班不爭個你死我活,就在公司呆不下去了。但無數事實證明,能讓你笑到最后的只有實力,即使再硬再鐵的職場關系,在實力面前,也得讓步。
當然,職場人際關系也是職場人的一門必修課??偨Y一位網友說的話,處理職場關系真的沒必要那么處心積慮:
工作上,該提意見提意見,該據理力爭就努力爭取,爭取不到就接受最后的結果執(zhí)行;私下里平時給大家水果零食帶一份,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什么意思,但該給你方便的時候,就不會不給你方便。
所以說,有時候“恰到好處”比“處心積慮”實用多了。不必聽信那些要下班和同事一起嘮嗑,加深感情;下班要和同事一起吃飯,培養(yǎng)革命友情……把時間留給自己,休息好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,不比那些職場八卦有意義嗎?
別加班,好好經營加班外的時間,第二天才能更開心地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