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產(chǎn)品,它是人們的鄉(xiāng)愁和記憶。咸寧通山的人們也是如此,有什么特色美食會勾起遠離家鄉(xiāng)中他們的鄉(xiāng)愁呢!它就是我們的通山漏線粉,不管走在那它都是人們心中的最愛。
我們來看看他有什么與眾不同吧!
離開通山生活已有十多年,那嚼勁十足、香氣滿滿的漏線粉一直是我的心頭愛。春節(jié)后,母親將鄰家自制的漏線粉帶了過來,為我解饞。
將手工制作的漏線粉泡洗后,放進高湯內(nèi),文火煮熟,漏線粉本身的薯粉香味,加上高湯滋養(yǎng),那久違的香甜撲面而來。母親說,這漏線粉是近千百年來,通山父老鄉(xiāng)親們的智慧結晶。
每年的年末,只要踏入通山莊戶人家的院子,你總能碰巧看到,鄰家大嬸們熱火朝天地忙碌的場景:廚房里有個大柴火灶,灶上支起一口大鐵鍋,一鍋水熱氣騰騰,霧氣彌漫,幾個婦人各自拿著不同的工具在鍋邊忙著。
鄰家周大嬸介紹,漏線粉的制作程序非常繁瑣。按2:1比例倒入紅薯粉和溫水拌勻,在另一個盆內(nèi)用開水溶解一小把明礬,再把剛才劃好的糊倒入盆內(nèi),進行攪動。
“待上面的漿水溫度降至不燙手時,便可以將薯粉倒入了?!敝艽髬鹫f,這時便需要兩、三個人同時均勻用力才能和好粉,圍著大盆不停地攪動均勻,粉團和好后,便可以正式漏粉了。
漏線粉也是力氣活。漏粉師傅從揉好的粉團上揪出一塊粉來,放在帶篩眼的漏勺上,一手拿瓢,一手拿錘在瓢上輕輕捶打,距水面的距離一般約55至65厘米,粉條邊隨著師傅的捶動,緩緩地從漏洞中落入滾開的鍋內(nèi)。
漏粉師傅要在鍋上不停的變換方向,以免粘鍋底。捶瓢師傅要手藝精到、用力均勻,這樣漏下來的粉條不至于粗細不一。
據(jù)介紹,傳統(tǒng)的手工漏粉,必須在入九后開始制作,因為這時晚上氣溫低才能上凍。上凍后的線粉晶瑩剔透、質(zhì)地疏松、勁道滑爽。
如今,農(nóng)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,家里只有老人孩子和少量的婦女,所以只能幾家合起伙來做漏線粉。周大嬸說:“你別看這樣一手一腳做起來麻煩,但比機器打出來的線粉要好吃多了。”
如今,漏線粉已被通山人作為走親訪友的必需品,手工漏線粉也被人稱為通山美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絕。
關于我們 丨 聯(lián)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(wǎng)站地圖
Copyright © 2018 武漢門戶網(wǎng) www.jwzcgl.com鄂ICP備16007396號-6